復合手術室,當前醫院的一張閃亮名片。復合手術室作為一種多學科交叉、聯合治療方式的應用平臺,提高了手術效率,降低了手術損傷,加快了醫療周轉周期,極大促進了醫療服務水平的提高。
復合手術室是在潔凈手術室的范疇內,可以同時進行影像診斷、介入治療和外科手術的特殊手術室,特別是以CT/MR/US/DSA影像設備為核心,腔鏡、導航、機器人等多醫療設備聯合的多源(多模態)復合手術室近幾年逐漸興起。從1996年全球首次提出復合手術室概念,到現在建成了多模態、多應用、多集成、多收益的新一代多源復合手術室,復合手術室在臨床應用中大放異彩。復合手術室因其多學科交融與醫療裝備特殊的特性,在設計實施、臨床應用、流程設計、潔凈感控及社會和經濟價值等方面存在著諸多交叉學科融合的課題。
6月25日, 2022年【飛利浦多源復合手術室高峰論壇】順利召開,本次論壇延續了2021年首屆飛利浦多源復合手術室高峰論壇“無微不治 技無止境”主題,并采用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行。
1
一張醫院整合與創新能力的新名片
為什么要建造一體化的復合手術室?它的必要性是什么?
復合手術室,當前醫院的一張科技創新名片。復合手術室作為一種多學科交叉、聯合治療方式的應用平臺,提高手術效率,降低手術損傷,加快醫療周轉周期,極大程度提升了醫療服務水平和治療整合能力的提升。
中國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分會副會長、河南省腦血管病醫院常務副院長李天曉教授一針見血地指出:復合手術室對于心腦血管、腫瘤等疑難重癥的診療水平的提升極為重要,將影像設備置于同一個手術室區域內對于急性腦卒中患者的早診早治等方面成效顯著。
國內權威介入專家,腫瘤微創聯盟理事長鄭加生教授認為,復合手術室的出現讓臨床治療更加科學性和人文診療理念。在血管及非血管性介入治療技術中,離不開復合手術室,特別是先進影像設備的加持。“復合手術室的出現為介入、腫瘤、心腦血管、微創外科等學科提供了“微無創,愈無痕”的人文診療新模式。” 鄭加生教授說,“使復雜的手術簡單化,難治疾病易治療,常規不可治療的疾病可治療。對重大疾病實現了早篩、早診、早治,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復合手術室如何真正賦能臨床?上海華山醫院北院副院長陳爽教授以虹橋院區為例,2019年8月正式引入飛利浦一拖二Ingenia 3.0T術中MR復合手術室,滿足術中和常規MR檢查。運行近三年,臨床效果滿意:日均4-6臺術中MR檢查,術前/術后檢查40-70人,檢查量是主院第一套天軌式術中MR的3倍之多,累計業務為全國之最,吸引了眾多來全國各地的患者前來虹橋院區就診,特別是二次手術患者。
除公立醫院外,社會辦醫醫院也引入了復合手術室,比如:立志于到2025年在全國建成25家連鎖腦科醫院及1萬張病床的上海藍生腦科醫院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其總經理劉軼永先生透露:“早在2015年就與飛利浦建立長久戰略合作,率先在上海建成了首套神經外科專用DSA復合手術室。而在今年旗下的四川藍生腦科醫院將引入飛利浦新一代Azurion DSA結合3.0T術中磁共振復合手術室,有望成為四川乃至西部第一間超高端多模態、智能化超級復合手術室,實現精準成像、術中定位、微創治療及療效評估的聯合作戰。”
飛利浦大中華區副總裁、市場及醫學事務部總經理孔發先生分析,醫院爭先建設復合手術室的原因有三點:一是源于醫院的學術追求,外科和介入、影像的融合,共同攻克醫學上的難題;二是醫院在臨床價值上的追求;還有就是醫院的品牌價值創造。
據了解,飛利浦目前已經在國內累計建成近200間以DSA為主聯合其他影像設備的多源復合手術室,涉及腫瘤、神經、心臟等各個臨床科室,為提高疑難重癥的診療水平,挽救患者生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
需求驅動,技術賦能
陳爽教授認為:國內各級醫院復合手術室的配備依然嚴重不足,影響了疑難雜癥診治能力的提升。因此,復合手術室的發展空間巨大,“中國多數三乙以上醫院都有適合復合手術室的病例。據統計,全國每年至少有35萬多例的病例適合在復合手術室里面開展治療。”
復合手術在神經、心臟、血管、腫瘤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隨著血管機類CT技術的成熟和普及,近年來以MR-DSA為核心的復合手術室或將成為醫院布局的重心,其中,MR不僅能具備高對比度軟組織成像、精準術中引導、功能影像和術后即可評估等優勢,而且和DSA的無縫集成能開拓若干新型術式。國內知名神經外科專家黃光富教授從事相關工作30年,對復合手術室的需求深有感觸:“術中磁共振可以提高腫瘤的全切率,避免病人因為腫瘤沒有切完再次手術。另外還可以最大可能地保護周圍的神經組織血管,減少手術引起的并發癥,降低死亡率。”
成都萬達UPMC醫院數字化手術室也引入了飛利浦最新的MR-DSA復合手術室,術中MR不僅做到術中精準引導和即刻療效評估,懸吊式DSA靈活的機架與手術機器人的擺放和聯動,也方便醫護人員的站位及操作,充分滿足心腦血管、腫瘤、神經以及介入手術的要求。
中國醫師協會周圍神經介入專委會主任委員、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介入治療科王峰教授也表示,神經復合手術室對介入醫生來說,其高質量和功能強大的DSA系統非常重要,特別是機架的靈活性尤為關鍵,需要機架能夠挪出頭部手術空間,為手術顯微鏡和外科醫生手術站位留出足夠的操作空間。神經復合手術室要兼顧神經介入手術和神經外科手術的擺位要求。
在本次論壇,飛利浦金梭和無液氦“007”這兩款術中磁共振也被多位演講嘉賓提及。“007”磁共振,即0液氦泄漏,0失超風險,7升微循環冷卻技術,實現了磁共振領域的顛覆性突破。磁體重量僅2.3噸,不僅緩解了建筑荷載問題,而且沒有失超管,不干擾層流,理論上可以安裝在任何樓層。更重要的是,這種突破性的技術不需要再添加昂貴的液氦,還避免失超風險,是非常適合手術室設計和使用的全新一代術中MR方案。飛利浦高級臨床方案支持總監付士闊先生介紹了近年非常熱門的MR引導消融/穿刺/粒子植入/抽吸引流等創新術式,以及與山東省立醫院、西安國際醫學中心和福建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專家合作的病例,讓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也讓復合手術室中MR設備的臨床價值進一步得到拓展。
3
標準化,規范化,數字化
復合手術室建設正逐步走向標準化。
復合手術室因其投資金額大、建造技術復雜,不同醫院環境下的成功建設經驗很難被復制。對此孔發告訴記者,盡管每家醫院建設復合手術室的訴求并不一樣,但飛利浦致力于在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的基礎上簡化并標準化復合手術室管理流程。2018年飛利浦成立了復合手術室專業團隊,在心臟及外周血管,神經及腫瘤診療等臨床領域整合相關技術,以期從臨床需求出發,合理配置相關資源,形成標準化,提升手術質量及效率,促進復合手術的發展推廣。
作為《數字一體化復合手術室技術標準》的主要起草人,來自山西省醫院協會醫學裝備管理分會會長呂晉棟教授在論壇上對《標準》進行了解讀,他從標準編制的背景、實地調研情況、標準架構到標準編制內容進行了詳細闡述,呂晉棟會長表示,《標準》的編制填補了多項復合手術室空白,亮點多多。
亮點一
標準參數設定借鑒了國內大型三甲醫院復合手術室的經驗和使用狀況。在新建以及改擴建復合手術室中,對平面布局要求,建筑結構要求、潔凈度磁屏蔽、防射輻射防護要求、綜合布線、視頻監控、包括信息化、物聯網、智能化設施等方面進行了參數設定,很多參數要求彌補了國內數字一體化手術室的技術參數的空白。
亮點二
技術標準依托了飛利浦等參編企業的復合手術室方案,比如飛利浦新一代基于精準影像引導治療的全流程、多模態、智能化復合手術室整體方案:涵蓋精準CT/MR/US術前診斷、術中引導,并整合相控陣數字腔內影像學、冠脈生理學、準分子激光血管減容的Azurion睿平臺DSA高級微創臨床應用,以及術后療效評估的全周期診療服務,助力腫瘤、神經、心臟、外周血管、急救創傷、骨科等疑難重癥精準診療水平的提升。
亮點三
標準中首次引入醫工協同,也就是展示了從臨床到介入治療,全方位的創新解決方案,以及如何更好的優化手術流程。
評審會認為《標準》滿足前瞻性、創新性、安全性、可靠性、協調性、實用性、市場性的編制原則,定于2022年6月30日正式發布,為從事醫院復合手術室的建設者、使用者、管理者提供可參考、可執行的行業標準。
4
技無止境,物善其用
復合手術室是高消費、高投入的復雜技術的整合,如何在充分滿足臨床需求的同時,形成最佳的技術整合,使復合手術室應用效率和臨床價值最大化,物善其用,是醫院和設備供應單位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
作為擁有全線醫療設備及信息系統的百年老店,飛利浦幾乎見證了國內復合手術室的成長。孔發表示:飛利浦的這些設備在復合手術室項目中都是核心的支持性技術。有了這樣的技術可以讓復合手術室變成得更有價值,更有針對性、更有解決問題的手段。“但是這些還不夠,我們一定得要從醫院客戶角度出發,打造臨床價值和經濟效益都最優的復合手術室方案。”
以國家首批十大區域醫療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福建醫院的復合手術室為例,包含飛利浦一拖二Ingenia 3.0T術中MR在內的國內首套不同品牌DSA/MR/CT三合一超級復合手術室自2021年投入使用以來,無論常規和術中MR檢查、DSA及CT介入手術量等逐月提高,臨床和經濟效果顯著。從實際的臨床使用統計不難看出,復合手術室不僅在開展手術,同時搭配的影像設備還可以做到“平戰結合”,在日常沒有排期手術時,在嚴格的凈化和院感措施保證下,這臺3.0T MR也對住院患者開放,這樣不僅讓患者得到精準影像引導治療的服務,也進一步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
飛利浦影像引導治療系統產品經理劉斌在論壇上介紹了新一代MR-DSA復合手術室整體方案以及業內首款8軸空中機器人DSA及金梭/零液氦術中MR的多源復合手術室方案。他表示,飛利浦最新方案結合臨床的優勢,從臨床診斷、術中圖像的融合、術中的手術評估等方面提供了更加個性化、更加精準的平臺。真正以患者為中心,靈活的FlexArm吊臂結合SmartCT等,再結合全新術中MR的加持和多模態轉運技術,實現一站式MR精準診斷、MR路圖引導DSA微創手術、術后即可療效評估一體化整體診療方案和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