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醫用中心吸引系統
臨床應用與院感防控
醫用中心吸引系統,在臨床中主要是通過真空機組產生負壓源,使得整個管道與終端系統在各個病房或手術室獲得負壓,通過吸引終端為患者提供負壓源,利用一次性使用負壓吸引器或吸引瓶建立患者與負壓源連接聯合使用。
在臨床應用中大家較為熟悉的應該是在醫院的負壓病房醫護工作人員為重癥患者呼吸道實施吸痰術用于保證或者維持危重患者的有效通氣功能。在實施吸痰術時,不僅是將患者體內痰液、分泌物引出至體外的過程,也是一個產生氣溶膠的過程。
在疫情常態化的新形勢下,為了保障患者安全的診療環境,對感染性醫療廢液以及氣溶膠的隔離防護成為了新的臨床研究熱點和加強科室管理的重要內容。
醫用中心吸引系統的負壓源是中心吸引站的真空泵機組,通過真空泵機組的抽吸使吸引管道內空氣壓力達到所需負壓值,在手術室、搶救室、治療室和各個病房的終端處產生吸力,提供醫療使用。
醫用中心吸引系統(以下簡稱為吸引系統)按真空泵結構方式分為水環式、油環式、旋片式中心吸引站,真空泵使中心吸引系統產生負壓源;真空泵應由兩個或多個機組構成,分為工作機組與備用機組,保證工作不間斷,同時,在特殊情況下,多個機組可以同時啟動,以滿足用戶的需求;中心吸引系統由中心真空負壓站、監測和報警系統、終端的管道分配系統及閥門組成;中心真空負壓站是由真空泵機組、真空容器、管道、閥門、電控柜、過濾器、真空儀表和排污罐組成的獨立操作間。
一、醫用中心吸引系統的臨床應用
醫用中心吸引系統在臨床中主要是通過真空機組產生負壓源,使得整個管道與終端系統在各個病房或手術室獲得負壓,通過吸引終端為患者提供負壓源,利用一次性使用負壓吸引器或吸引瓶建立患者與負壓源連接聯合使用。
醫用中心吸引系統,是急診和手術中常規使用的患者治療技術手段。如采用負壓對患者呼吸道實施吸痰術用于保證或者維持危重患者的有效通氣功能,為臨床救治提供基礎保證。在實施吸痰術時,不僅是將患者體內痰液、分泌物引出至體外的過程,也是一個產生氣溶膠的過程。在疫情常態化的新形勢下,為了保障患者安全的診療環境,對感染性醫療廢液以及氣溶膠的隔離防護成為了新的臨床研究熱點和加強科室管理的重要內容。
醫院是各種病源微生物聚集的場所,醫護人員在接觸具有轉染性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感染性液體,或接觸因實施醫療行為而使用過的衛生材料和醫用耗材時都可能造成感染。國內有研究顯示護士職業暴露占所有職業類別的71.43%,是職業暴露的高發人群。職業暴露發生的科室以手術室和急診為主。急診中開放的傷口及傷口周圍存在血液和液體,以及傷口部位的沖洗液對黏膜皮膚存在暴露風險。急診收治的患者往往沒有經過感染性疾病檢查,或者未能及時獲得患者的感染性疾病檢查結果,接診的醫務人員接觸到感染性引流液的風險更大,由此,為臨床負壓系統制定規范流程,以及為規避和控制感染風險選擇更為合適的負壓吸引系統及收集裝置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治療,為醫務人員提供更好的防護,提升醫院感染控制措施。
醫院感染防護的原則,不論是否有明顯的血跡污染或是否接觸非完整的皮膚與黏膜,接觸上述物質者,必須采取防護措施。如無法消除風險,應當考慮用其他風險較小的方式取代,降低血液與皮膚直接接觸風險。采取工程控制措施將工作場所的血源性病原體隔離或移開,包括機械、設施和設備。工程措施指采用某些措施和工具隔離或消除工作場所血源性病原體危害。
中心吸引系統為負壓引流類治療和護理操作提供動力源,通常要求與之配合使用的收集系統具有微生物過濾閥,用于對進入負壓吸引系統的氣體進行初級過濾。同時,由于患者體液、血液、傷口沖洗液、引流液等血源性液體屬于感染性醫療廢物,通常稱為醫療引流液或醫療廢液。近30年來,隨著醫學發展、新技術和新理念不斷地推陳出新,對醫療廢物的認知逐步完善,由于醫療廢物對于人類健康、衛生挑戰和環境危害等諸多影響,國際上各國對于感染性醫療廢物的監管都趨于更加嚴格和細化。比如,美國聯邦法律對醫療廢物尤其是受到監管的感染性醫療廢物(Regulated Medical Waste)在醫療機構內、外的包裝和運輸都有嚴格的要求,嚴格禁止以液體形式進行轉運。
2003年,我國國務院令第380號正式發布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從國家法令的角度提出對醫療廢物的監管要求。《條例》明確地方政府和醫療機構負有醫療廢物管理的職責,同時將醫療廢物分為:感染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化學性廢物、損傷性廢物、放射性廢物五類。同年8月,原衛生部發布了《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細化和明確包括感染性醫療廢物在內的各種醫療廢物的處置要求。
值得關注的是,在國內監管趨于更加專業化管理的同時,國際上循證醫學提出了更多的指導性建議。2020年1月,AORN(Association of periOperative Registered Nurses)美國手術室注冊護士協會批準最新的指南Guidelines for perioperative practice environmental cleaning推薦的醫療引流液(廢液)處理方式有在引流液中添加凝固劑,以及使用較少人工操作、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封閉吸引系統。該推薦有助于幫助醫務人員減少與感染性引流液接觸,為醫務人員提供職業防護。
二、院感風險防范
1.末端吸引裝置防范
使用密閉式負壓吸引系統(如一次性負壓吸引袋),取代非密閉式負壓吸引系統(如吸引瓶),能有效防范臨床使用感染風險。末端吸引裝置應采用預置消毒液的一次性負壓吸引袋,使用前根據其容積加入達到有效氯5 000~10 000mg/L的消毒液,使用后密閉封存,按感染性醫療廢物處理。為減少消毒劑與操作人員直接接觸及對環境影響,宜采用預置含氯消毒劑封閉負壓收集袋。對無條件應用預置消毒劑負壓吸引袋的情況,可采用后凝固負壓吸引袋將引流液轉化為固體形態,以降低引流液的流動性和擴散性。
2.醫護人員操作防范
醫護人員應做好自身防護,根據要求佩戴醫用防護口罩,并按規定穿著防護服、護目鏡/防護面屏、手套、鞋套等,確保急診醫務人員防護裝備的安全性及規范性。如治療和護理操作過程中發生噴濺污染防護裝備、手套破損等應及時更換。在處理血液或其他潛在污染物質的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噴、濺、灑落和飛揚或產生飛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