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醫療設施耗能大戶暖通空調系統設計/一般規定
應急醫療設施工程建筑中,對各功能房間室內設計溫度要求為冬季18-22℃ ,夏季24-28℃,非常舒適的感覺。但除了這些,最重要的是對病毒和細菌量的控制,所以還應設置機械通風系統,并控制各區域空氣壓力梯度,使空氣從半清潔區向半污染區、污染區單向流動。機械送風、排風系統應按半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分區設置獨立系統。
壹 一般規定
各區域排風機與送風機應設計聯鎖,半清潔區應先啟動送風機,再啟動排風機;半污染區、污染區應先啟動排風機,再啟動送風機;各區之間風機啟動先后順序為污染區、半污染區、半清潔區。送風機組出口及排風機組進口應設置與風機聯動的電動密閉風閥。
送風機組宜采用具有過濾、加熱及冷卻等功能段的新風處理機組,新風機組中效過濾器宜設置在機組正壓段,亞高效過濾器應設置在機組的最末端,表冷器或蒸發器、加熱裝置、加濕器等宜設置在中效過濾器之后。新風處理機組的冷熱源應根據應急救治設施現場條件確定。
送風機組、排風機組內的各級空氣過濾器應設壓差檢測、報警裝置。設置在排風口部的過濾器,每個排風系統最少應設置1個壓差檢測、報警裝置。機組內各級過濾段應配以指針式壓差表,壓差計精度要求為 2%。過濾段應留有足夠檢修空間和過濾袋更換操作空間, 并應在積塵側更換過濾器。過濾袋應能從檢修門取出。
半污染區、污染區過濾器的安置
過濾 三級設置
半污染區、污染區的過濾器的安置大有學問,病毒細菌要接受送風段三級的攔截,然后終于一小部分進入潔凈室內空間,也許還沒停留一會,就要被氣流引導到污染區排風機組的過濾器處,排出匯流到總排風機組,這一段可能就要被控制在這里直到治病活性消失,奄奄一息。
送風至少經過粗-中-亞高效過濾,排風須高效過濾(機組負壓段)。甚至,總排風處再進一步增設空氣消毒裝置,做到無害化排放。這些關卡讓病毒細菌通過率僅僅不到5%才能達到現行國家標準。
半污染區、污染區的送風至少應經過粗效、中效、亞高效三級過濾,排風應經過高效過濾,排風機組的過濾器應設于機組負壓段。有條件時,宜在污染區總排風增設一道靜電類、離子瀑類、光觸媒、等離子或紫外線等空氣消毒裝置進行滅菌消毒,作為無害化排風輔助裝置。
半污染區、污染區排風采用的高效過濾器的效率應不低于現行國家標準《高效空氣過濾器》GB/T13554的B 類。靜電類、離子瀑類、光觸媒、等離子或紫外線等空氣消毒裝置對空氣中的細菌病毒等微生物一次通過去除率應不小于 95%。
半污染區、污染區的排風機應設置在室外,并應設在排風管路末端,使整個管路為負壓。半污染區、污染區的排風機宜設置備用,可在庫房備用或系統安裝備用。 半污染區、污染區排風系統的排出口不應臨近人員活動區,排風口與送風系統取風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 20m;當水平距離不足20m 時,排風口應高出進風口,并不宜小于 6m。排風口應高于屋面不小于3m,風口應設錐形風帽高空排放。
半污染區、污染區空調的冷凝水應集中收集,并應采用間接排水的方式排入污水排水系統統一處理。污染區、半污染區、半清潔區各區冷凝水不應跨區排放。
半清潔區
室外空氣送入管段至少要經過兩級設置
對于半清潔區,送風段經過粗效-中效,然后排風口宜上送下排,也可頂送頂排。
半清潔區最小新風量3次/h,半污染區最小新風量6次/h。半清潔區、半污染區房間送風、排風口宜上送下排,也可頂送頂排。送風、排風口應保持一定距離,使清潔空氣首先流經醫護人員區域。半清潔區送風至少應經過粗效、中效兩級過濾,過濾器的設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GB51039 的相關規定。送風宜加強對 PM2.5 等細顆粒物的去除處理。
負壓隔離病房
送風如何設置
負壓隔離病房采用全新風直流空調系統,最好采用熱泵型分體空調機。負壓病房沒有傳染病手術室要求那么高,必須全新風,全排風。但是,一般情況下,負壓隔離病房,為了保證病房以外的醫患安全,每一個病房采取獨立的空調系統,為了保證壓差梯度風機采用變頻控制。
負壓隔離病房應采用全新風直流式空調系統;其他功能區域在設有送排風的基礎上宜采用熱泵型分體空調機、風機盤管等各室獨立空調形式,各室獨立空調機安裝位置應注意減小其送風對室內氣流的影響。
接診區、病人檢查區
設置消毒機就行?
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大飛機制造、生物醫藥等取得重大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接診區、病人檢查區、病房等患者可能進入的房間,以及衛生通過的脫衣、醫護人員長時間停留的房間宜設置消殺凈化消毒機。
可以看到對于,潔凈用房用途不一,對氣流組織,從送風段、到排風段的整個過程也不盡相同。但處理原則是進入潔凈空間的來與出需要“嚴進嚴出”,尤其是對于傳染性醫療設施潔凈用房,更是通過率必須小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