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醫療設施耗能大戶-暖通空調/住院、RICU
帶有呼吸道傳染性的疫情應急醫療工程,大家關注的住院區、RICU區的通風空調系統難點設計?有哪些誤區?
住院區通風空調
1. 負壓病房和負壓隔離病房
病房室內設計溫度冬季20-22℃ ,夏季 24-26℃。負壓病房和負壓隔離病房的新風機組設置粗效、中效、亞高效的三級過濾,排風經過高效過濾。
兩種安裝方法:方案一是負壓病房及其衛生間排風的高效空氣過濾器宜安裝在排風口部,排風機組不設置 過濾器;方案二可在排風機組設置粗效、中效、高效三級過濾,排風口不設過濾器。負壓隔離病 房及其衛生間排風的高效空氣過濾器應安裝在排風口部。
病房通風量:負壓病房最小新風量應按 6 次/h 或 60 升/s.床計算,取兩者中較大者。負壓病房宜 設置微壓差顯示裝置。與其相鄰相通的緩沖間、緩沖間與醫護走廊宜保持不小于 5Pa 的負壓 差,確有困難時應不小于2.5Pa。負壓隔離病房最小新風量應按 12 次/h 或 160 升/s計算,取兩者中較大者。每間負 壓隔離病房應在醫護走廊門口視線高度安裝微壓差顯示裝置,并標示出安全壓差范圍。與其 相鄰相通緩沖間、緩沖間與醫護走廊應保持 5Pa~15Pa 的負壓差。病房內衛生間不做更低負壓要求,只設排風,保證病房向衛生間定向氣流。
病房氣流組織及風口布置:負壓雙人間病房送風口應設于病房醫護人員入口附近頂部,排風口應設于與送風口相對遠側病人床頭附近下側。單人間送風口宜設在床尾的頂部,排風口設在床頭附近下側。排風口下邊沿應高于地面 0.15m,上邊沿不應高于地面 0.7m。
病房送風口應采用雙層百葉風口,排風口采用單層豎百葉風口。送風口、排風口風速均不宜大于 1.0m/s。病房內衛生間不做更低負壓要求,只設排風,保證病房向衛生間定向氣流。
閥門的設置:每間病房及其衛生間的送風、排風管上應安裝電動密閉閥,可單獨關斷管路對房間進 行消毒時。電動密閉閥宜設置在病房外。同時病房及其衛生間送、排風支管上設置手動調節閥,在系統初期調試時進行風量平衡調節。
負壓隔離病房通風空調平面圖
2. 緩沖間、衛生通過、更衣區和備餐間
緩沖間室內設計溫度宜為冬季 18-20°C,夏季 26-28°C。更衣區內設計溫度宜為冬季 22-25°C,夏季 26-28°C。
與病房相連的緩沖間換氣次數不小于6次/h。控制氣流“醫護走廊-病房緩沖間-病 房”的流向。 控制氣流“半污染區-穿防護服-污染區緩沖間”的流向。穿防護服房間換氣次數不 小于 6 次/h。 控制氣流 “半污染區-緩沖間-淋浴-脫口罩-脫防護服-污染區緩沖間”的流向。脫防護服房間換氣次數不小于20次/h。控制氣流 “半清潔區-換鞋-一更-淋浴-二更-半污染區”的流向。更衣區換氣次數 不小于 6 次/h,淋浴間不小于 10 次/h。備餐間換氣次數不小于6次/h。與相通的走廊宜保持不小于5Pa 的正壓差。
送風口采用雙層百葉風口,排風口采用單層百葉風口,上送上排。脫防護服房間、脫口罩房間、淋浴間和緩沖間的排風在排風機組設置粗效、中效、高效三級過濾,排風口不設過濾器。 脫防護服、脫口罩區設置獨立的空氣消毒設備。
3. 醫護走廊(污染區)
室內設計溫度為冬季 18-20°C,夏季 26-28°C。 醫護走廊最小新風量 6 次/h。 送風口采用雙層百葉風口,排風口采用單層百葉風口,上送上排。 新風機組設置粗效、中效、亞高效的三級過濾。在排風機組設置粗效、中效、高效三級過濾,排風口不設過濾器。
污洗間、垃圾暫存間只設排風,不送風。房間內最小換氣次數 10 次/h,與相通的走 廊宜保持不小于 5Pa 的負壓差。 排風口采用單層百葉風口,設置在吊頂上。 排風口設置高效過濾器并高空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