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北京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介紹,北京積極推進國際醫療服務建設和醫療領域的對外開放,初步形成了以公立醫院國際部和社會辦高端醫療機構為主體的國際醫療服務格局,國際醫療服務環境持續優化,將為國際交往中心建設提供健康保障。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昂在會上表示,“十三五”時期,北京市為外籍患者提供診療服務12.7萬人次。北京在推進國際醫療服務發展改革方面,確定了8家試點醫院,明確10項重點任務,推進國際醫療管理機制、人才引進、語言服務、藥品和器械臨床應用、優化外籍人員就醫服務等創新發展,推進創新政策先行先試,在試點醫療機構落實醫保政策支持、按規定自主定價、進口臨床急需藥品等政策。北京開展國際化醫療服務探索,國際醫療試點工作穩步推進,醫療領域對外開放力度持續加大。以中日友好醫院為牽頭單位,建立國際醫療聯合體,在朝陽區構建國際化院前急救服務體系,不斷提升國際醫療試點單位國際化醫療服務能力,加強國際醫療人才建設,在開展國際遠程會診、醫療文稿翻譯、國際保險支付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北京將進一步加強國際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滿足多元化、國際化醫療服務需求。通過政策支持和項目建設,引進國際化高水平醫療資源,在重點區域規劃建設一批具有示范效果的國際醫院,引進國際化高水平運行管理團隊,提高國際醫療服務能力;支持公立醫院設置和發展國際醫療部,制定國際化醫療服務診療標準和中醫醫院國際醫療部建設指南。此外,北京將加快醫療服務、支付體系與國際接軌,支持試點醫院開展國際醫療服務管理認證、國際商業保險認證,推進商業保險與醫療機構合作對接;做好支持國際醫療服務醫保配套政策的落地實施,推進商業健康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有效銜接;推進以全科醫療為主、專科醫療為補充、預約診療為特征、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個性化醫療服務;推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適應連續性、個性化等服務要求。(特約記者 姚秀軍 記者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