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亦虹|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
根據原衛生部2006年頒布的《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后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者入院時已處于潛伏期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醫院感染”;感染暴發是指“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發生3例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的現象。”
近年來,醫院感染暴發的報道層出不窮,見諸于各種媒體。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也出現了大量的醫院感染暴發。
考慮到醫院中不同部門的差異,《醫療機構門急診醫院感染管理規范》WS/T591-2018提出了重點關注并加強管理的14個科室(注3)。這些科室或部門,從建筑設計角度來講,應當重點關注兩大方面的內容,即建筑布局和場所通風。
壹
感染暴發與建筑布局關系
2003年,香港淘大花園SARS暴發事件:
2003年3月26日E座5個家庭7人感染SARS;
3月28日感染63人;
3月31日感染213人;
4月15日感染321人;
全港因SARS死亡296人,淘大花園死亡42人。
分析可能原因:
SARS患者腹瀉,下水道集聚病毒;
SARS在大便中可存活6小時 在PH為9的情況下可以存活4天;
3月21 日廁所停水16小時,通過干涸的水封、通過排氣扇造成的淋浴間負壓導致病毒擴散。密閉的環境、公共電梯等也與感染暴發有關系。
2003年北大人民醫院SARS期間被隔離:2003年4月5日接診第一位SARS患者, 20天93名醫護人員感染,4月23日醫院被隔離;
分析可能原因:
急診與門診,急診四樓與病房相通;
透視拍片在一隅,患者流動導致感染擴散;
天井設置導致感染擴散;
病房無法做到隔離;
密閉的環境、擁擠的人群、公共電梯等導致感染蔓延。
從以上兩個實例可見,建筑布局是感控的重要防線。
貳
建筑布局是感控的重要防線
建筑布局是感控的重要防線,通過布局將潔污分開,應充分考慮疾病傳播途徑。
一
急診布局
首先要考慮的是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及職業防護;
各種通道的設置:搶救車、推床、人員;
通風系統的設置非常重要:正常通風、應急情況下盡可能加大新風量。
二
預檢分診
-
入口并交通便利;
-
通風良好;
-
宜寬敞。
三
診療區域
-
聯合診室與獨立診室設置;
-
輔助檢查區域設置;
-
搶救室室設置;
-
洗胃室設置;
-
清創間急診手術室設置;
-
輸液區、留觀設置。
四
感染科
感染科門診:
-
按照疾病傳播途徑分設呼吸道傳播及接 觸傳播疾病門診;
-
應分設患者入口、醫務人員入口;
-
應設醫務人員進入緩沖區;
-
掛號收費藥房等功能區可以兼顧;
-
應有候診、診室、留觀、治療、輸液、 庫房、洗手間等;
-
應考慮實用性。
感染病門診需要關注的問題:
-
如何理解通道?
-
如何正確劃定緩沖間?
-
洗手間如何確保污水被處理?
-
如何保證空氣質量?
感染科病房:
-
按照疾病傳播途徑分設病房;
-
空氣傳播的病房設置要求;
-
接觸傳播的病房設置要求;
-
工作人員輔助區域設置;
-
工作人員工作區域的安全性應考慮;
-
如何設置雙通道。
負壓病房設計:緩沖病房-15p病房-35p衛生間-45p
四
重點部門的建筑布局共同點
-
進出有一定限制(通道設置);
-
工作區域與輔助區域分開;
-
各類物品擺放及處置;
-
診療操作區域設置;
-
空氣流向。
ICU布局要求設置:
-
設人員出入口(患者、工作人員);
-
輔助區域及工作區域;
-
普通患者及隔離患者診療區域分開。
布局設置應關注:
-
建議每間病房設置洗手池;
-
負壓房間應設前室;
-
不建議設層流;
-
沒有要求設置緩沖間。
ICU布局沒有要求設置:
-
普通患者及傳染病患者各自通道、更衣室、庫房、治療室、污物處置室;
-
無菌物品、清潔物品及污染物品通道。
ICU布局應考慮輔助用房:
-
無菌物品及一次性使用物品存放;
-
大輸液及藥品存放;
-
各類儀器存放;
-
各類清潔及辦公用品 ;
-
保潔(抹布、拖布等工具);
-
外包裝、污物、臟布類存放;
-
使用后器械存放;
-
支氣管鏡清洗消毒。
ICU負壓病房設計:緩沖-15p病房-30p衛生間45p
ICU空氣
-
開窗通風;
-
需考慮空調系統的清潔;
-
不主張層流;
-
特殊情況特殊處理.
叁
結語
請注意:建筑布局感控審核充分考慮實際工作的可操作性!愿感控人:為臨床歡迎和信賴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