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線進行劃分。
日間手術中心的空間設計大致分為術前準備區(非潔凈區)、手術核心區(潔凈區)、污物處理區(污染區)三部分。 為了減少不同區域之間的影響和干擾,人流和物流的動線設計應遵循“分口分流”的設計原則:日間手術中心的手術核心區設計可參照潔凈手術中心的布局類型,盡量采用單通道設計或是多通道設計,以便于區分潔凈通道和污物通道。實施日間手術的日間手術中心對醫療建筑的要求都有哪些?本篇文章給出了答案~
壹
日間手術中心-建筑基本要求-一般規定
5.1.1 日間手術中心(部)平面布局、結構形式和機電設施系統應留有發展余地,注重設計的靈活性與通用性,適應將來改建或擴建需要。
5.1.2 日間手術中心(部)應設在醫院主交通干線,與住院手術部和監護病房鄰近。應理順日間手術中心(部)內各科室的相互關系,流線合理,潔污分明,標識清晰。
貳
日間手術中心-建筑基本要求-功能布局
5.2.1 功能分區
5.2.1.1 日間手術中心(部)分為綜合服務區域、手術區域與病房區域3個區域。
5.2.1.2 手術區域應設有門禁裝置,進入手術區的人員應穿著手術服,并遮蓋頭發和面部毛發。
5.2.2 功能流線
5.2.2.1 患者與醫護人員交通流線應符合圖2所示的獨立的單向流線。
圖2 患者與醫護人員交通流線
5.2.2.2 日間手術中心應設有獨立的患者主入口,可從綜合醫院的內部主通道進入,也可從室外直接進入。從室外直接進入的主入口應設有雨棚及專用的上落客區域,并應設有無障礙設施,就近設置停車區域。
5.2.2.3 工作人員和物品宜另設專用出入口進出,并設置門禁系統。
5.2.2.4 手術區內用于運送患者的走廊凈寬不宜小于 2.4m,非手術區的走廊凈寬不宜小于1.8 m,應同時滿足兩個輪椅或手推車通過,僅用于工作人員通行的走廊凈寬不小于1.1m,高層建筑中不小于1.4m。
5.2.2.5 手術區應設置醫護人員換鞋、更衣區域,術前設置刷手區域。
5.2.2.6 無菌物品應通過專用潔凈通道或密閉轉運進入手術區,并應在手術區無菌儲存。
叁
日間手術中心-綜合服務區域
5.3.1.1 綜合服務區包括:門廳、前臺、等候、入院評估預約排程及隨訪等相關用房。5.3.1.2 在前臺后應設輔助人員辦公室,前臺應有網絡與醫院信息系統連接。
5.3.1.3 等候座位數不應小于手術室數量的 4倍,并設置一定數量的輪椅存放空間。5.3.1.4 等候至少應設一個無障礙衛生間。
肆
日間手術中心-手術區域
5.4.1 通用要求
手術區域由術前等候、麻醉準備、刷手區、無菌物品存放間、手術室、復蘇(一期復蘇)、影像設備隔間、器械預處理室、污洗間(潔具間)、污物存放間、存儲區、實驗室、血庫、藥品間等相關用房組成。
5.4.2 術前等候
術前等候區應設有護士站,并宜獨立設置等候隔間,每個隔間面積不宜小于5m²,且應考慮陪同人員座位。術前等候應設有輪椅存放處、無障礙衛生間。
5.4.3 麻醉準備
5.4.3.1 麻醉隔間數量不小于手術室數量,每隔間面積不小于6m²,并留有空間存放應急麻醉設備。
5.4.3.2 麻醉準備內應在病床四周留出通道,以便醫生接觸患者。
5.4.3.3 麻醉準備應能連通走道和手術室,兩組門不宜正對。
5.4.3.4 麻醉準備門的寬度應能容納患者及相關設備的通過。凈度不宜小干1.4m,并能靜音關閉。每組門上都需設"正在使用"的電子面板。
5.4.3.5 麻醉準備頂部應設有可調節檢查燈。
5.4.3.6 對應患者腳部一側的墻面應設置帶秒針的時鐘,并兼具麻醉計時功能。
5.4.3.7 每個麻醉隔間應設置緊急呼叫按鈕,與復蘇單元、醫護休息區直接聯系,并設有復位指示燈。
5.4.4 刷手區
5.4.4.1 刷手區的面積可容納多名醫護人員同時刷手、走動。刷手區水龍頭數量按照每間手術室 2個配備。
5.4.4.2 水槽應采用抗菌材質,配置感應式水龍頭、洗手液架、壁掛式紙巾架。
5.4.4.3 水槽濺水面應使單獨的防水板?;蛴妹芊獠牧厦芊狻V苓叺匕鍛阑?。清潔過程中不應積水。
5.4.5 無菌物品存放間
5.4.5.1 無菌物品存放間應可以容納若干器械和一次性物品,凈面積不宜小于12m²。
5.4.5.2 無菌物品存放間用于存放無菌器械小車,設置存儲柜,用于存放乳液、縫合材料、無菌液體、器械和手術清單所需的敷料包。
5.4.5.3 無菌物品存放間應能連通走廊和手術室,門凈寬不宜小于0.9m,并應設置門禁。
5.4.6手術室
5.4.6.1日間手術中心手術室的建筑設計要求應符合GB 50333的相關規定。
5.4.6.2 手術室大小應根據要執行的手術類型,包括所需的工作人員數量以及將使用的設備數量和大小確定。或 0.9 m×2.1m 的手術臺尺寸為基準,由所需的手術室無菌區域、循環路徑、可移動設備區域和麻醉工作區的面積組合來確定所需手術室面積。
5.4.6.3 手術室內的無菌區域應包括手術臺兩側和腳部用以容納醫護人員的區域。5.4.6.4 手術臺周邊應可環通,并提供醫護人員雙向通行的空間。
5.4.6.5 麻醉工作區是一個1.8m×2.5m的工作空間,一旦麻醉和檢測程序完成,該區域頂部的0.6m 就可以用作循環通路的一部分。
5.4.6.6 手術室的最小凈面積不宜小于25m²。其中∶
a) 無菌操作區∶手術臺、移動手術臺或手術床的四周各0.9m。
b)循環通道和移動設備區組合設置∶無菌區兩側各0.9m,頭部和腳部各0.6m。5.4.6.7 如手術室需要額外的工作人員和設備,其最小凈面積不宜小于37m²。
a)無菌操作區∶手術臺、移動手術臺或手術床的四周各0.9 m。
b)循環通道∶無菌區兩側各0.9m,無菌區底部0.6 m。
c) 可移動設備區∶在側面0.75m,在循環通道底部0.6m。
5.4.6.8 手術室宜與術前準備區及蘇醒區位于同一樓層。
5.4.6.9 推床通過的手術室門,凈寬不宜小于1.4 m,且宜設置自動啟閉裝置,安裝防激光百葉窗并與激光設備聯動。每扇手術室門上方都應安裝一盞"手術室正在使用"的顯示燈。
5.4.6.10 當采用電動門時,應具有自動延時關閉和防撞擊功能,并具有手動功能。
5.4.6.11 在使用鉛襯防輻射自動門或襯有其他防電磁干擾材料的門時,每扇門承重量應大于等于250kg。
伍
日間手術中心-病房區域
5.5.1 病房
5.5.1.1 病房設置按綜合醫院相應標準。術后護理區域可共享護士站或其他輔助用房。兒科患者復蘇區宜在各階段復蘇區中單獨設置。
5.5.1.2 每個手術室對應4個~8個病床。
5.5.1.3 每 4個病床應提供兩個洗手池及感應式水龍頭。每個病房應設有消毒除菌液,壁掛式垃圾桶,還應向患者提供飲用水。
5.5.1.4 每個病房應設有移動儲物柜或懸掛式床頭柜,存放患者的餐食和個人用品。每個隔間應設置把陪護用的椅子。
5.5.1.5 護士站應設置一個與病房和手術室相連接的緊急呼叫系統,并應存儲少量無菌用品和一次性用品以備緊急使用,應設置臨床洗手池。
5.5.1.6 茶水間應位于護士站附近。
5.5.1.7 病房應設置一個可上鎖的衣物存儲空間,用來存放從入院準備室轉移過來的患者的個人物品。
5.5.1.8 病房區應設無障礙衛生間。
5.5.2 醫護辦公室
5.5.2.1 醫護辦公室為非治療區,包含:辦公室、會議室、休息室、更衣室、研討室、補餐室、茶水間、儲藏間等相關設施。
5.5.2.2 醫護辦公區應靠近手術區域,并設有門禁設施。
5.5.2.3 辦公室、休息室宜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
5.5.2.4 單人間辦公室不宜超過10m²,多人間辦公室不宜超過6m²/人。
5.5.2.5 在辦公室、研討室與手術室、病房之間應設有緊急呼叫系統。
5.5.2.6 茶水間可靠近休息室獨立設置,也可結合休息室設置。
5.5.2.7 辦公區域的衛生間宜結合休息室、更衣室設置,衛生間內宜設感應式水龍頭和洗手盆。
5.5.2.8 更衣室應靠近手術室設置,以減少穿手術服的醫護人員的走動距離。
5.5.2.9 更衣室內應配置衛生間和淋浴間,同時需提供鏡子、吹風機、剃須和指甲刀的干燥區域。更衣室附近宜設置洗衣機。
5.5.2.10 應提供手術鞋存放空間,并配置機械通風設施。